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B6 t& E9 r2 Y- u5 B, N0 ]7 A9 {作者:王川 / T9 ]8 a5 S; j1 v! w- o5 H$ g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癌症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尽管新型抗癌药物不断涌现,癌症依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不同类型的癌症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反应差异很大,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也令人担忧。因此,寻找新的抗癌策略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成为了癌症治疗领域的紧迫任务。那么,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 e; U- h1 u5 i' u) F, T
- p# u) x) m8 y1 l4 _. o! h. M# z/ z# j2 m( W! a
非抗癌药物再利用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它是指将原本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通过研究发现其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癌症患者。这种策略旨在寻找新的抗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将那些原本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病毒感染、炎症等)的药物运用到癌症治疗中。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因为这些药物在其他疾病治疗中已经证明安全有效,所以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过程,节省时间和成本。
9 D3 y2 z% s- a! C* \" Y" A抗病毒药物及抗炎药物的再利用机制 6 k' S5 U) E% B- V+ V$ [: ]4 B
抗病毒药物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某些与癌症相关的病毒。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生长,从而减少病毒感染对细胞的破坏,降低癌症风险。抗炎药物则主要通过抑制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它们减少炎症信号传导和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阻止炎症环境下的异常细胞增殖,进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 H Z5 r+ |; L; G! e4 m典型的再利用代表 w& P4 a$ G1 S( E
1、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IFN-α) / y. \( _; [* A1 ?5 I0 ^, C
2004年,一项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乙型肝炎患者使用IFN-α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他们患上肝癌的风险。
* m- R2 {/ T( y w; X0 p# e- s通过对164名患者的观察,研究者发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肝癌发生率较低,为3.9%,而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发生率为14.7%。这表明IFN-α在降低乙型肝炎患者患肝癌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9 S; P" W3 g* P/ m
另一项包括435名乙肝患者的研究在《Hepatology》于2008年发表,这项研究表明,在这些乙肝患者中,对比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接受IFN-α治疗的患者肝癌发生率减少了约50%,这一结果凸显了IFN-α在治疗乙肝患者中,降低肝癌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1 ^7 y! h9 r7 e; h4 x6 }
IFN-α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它在乙肝抗癌治疗的优秀表现主要得益于: ( [0 N- E; R! T: L
1)抗病毒作用:IFN-α能够抑制HBV的复制,降低病毒量,减缓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降低肝癌的风险。
; R$ A1 N% c7 J' y2)抗增殖作用:IFN-α可以抑制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增殖,防止受损细胞演变为肿瘤细胞。 : [( q0 `4 ^" K8 Z/ Z8 \
3)免疫调节作用:IFN-α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和T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和癌变细胞的免疫应答。 5 r9 F; T" n# N0 x9 p2 S1 z* G
目前,IFN-α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它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降低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从而减缓肝脏损害进程,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中,IFN-α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疗程和剂量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异。
1 H* p" q- z. N+ V2 P2、抗炎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 9 m+ @8 D3 |( s( i6 W: f' g0 C" ?
一项2010年发表在《The Lancet》的大型荟萃分析涵盖了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包括25,570名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结肠癌的发生率降低了24%,死亡率降低了35%。 % N# V( Z% Y* q5 B. [, v0 }6 I B
另一项2016年发表在《JAMA Oncology》的研究数据,共包括135,965名参与者。研究发现,每周使用2至5次阿司匹林的参与者,结肠癌风险降低了19%。 ! J% T6 X% @8 U+ `2 y; m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抗炎药物,其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抗炎和抗凝血作用。它的优势在于: 6 G m8 Y+ U9 K% t9 V( `
1)抗炎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长期炎症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变异,增加癌症风险。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 V# Y6 z0 {, m% [& g2)抗凝作用: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一些研究认为,血栓可能促进癌细胞在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形成转移灶。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可能有助于减缓癌症进展。
7 f" A# |- }+ [" g) l阿司匹林在抗癌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广泛的适应症、低成本以及相对较低的副作用。而且阿司匹林对某些癌症的预防作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如结肠癌、胃癌等。例如,一些指南建议具有结肠癌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患有炎症性肠病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化学预防。然而,阿司匹林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因此,还需要和医生一起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 / s# X6 i) q9 w# {+ R
+ i+ t" c& l/ b, D( a/ b" ~, H; N( U0 x# T- m! g) ]
前景无限,充满机遇
! g ~ r1 b; s/ v& C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中的前景正变得越来越广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原本用于其他疾病治疗的药物被发现具有抗癌作用。 $ {1 F) P; N* u, j
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具有降低肿瘤发生和减缓肿瘤进展的潜力。例如,一项2019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肺癌发病率降低了约27%,这种药物通过抑制糖酵解、减少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影响肿瘤生长。
0 N( J% ~5 O' f. ?; k7 \此外,抗生素类药物也在抗癌领域展现出潜力,一项2021年的研究表明,特定抗生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强某些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这些最新研究表明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或许能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8 H# c* H/ F' W& `3 A2 [5 t
& R7 T9 ?( `4 v- ^% ^( q是机遇也是挑战,握好双刃剑
Q" s: c! _% m/ c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传统抗癌药物不同,评估治疗效果需要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比如肿瘤体积变化可能不能完全反映非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和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维度评估。 3 P. U$ \- z9 d4 t! }1 ^
另外,虽然非抗癌药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成本,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权衡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的风险-效益比。 G+ [* d3 \: `& ?) o) x& Y4 g
其次,非抗癌药物在抗癌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需涉及多阶段、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耗时且成本高昂。一项2017年的大型荟萃分析(Chan et al.)包括了10个研究、总计超过120,000名患者,发现阿司匹林与结肠癌风险显著降低相关。这些试验为非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不过也因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 V/ n1 G$ Z) q# M
5 U7 i& V5 r4 L尽管目前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开展,这些药物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非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有助于降低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和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8 y7 J" u/ a' G2 C未来,跨学科的合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将加速非抗癌药物在抗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在充分挖掘非抗癌药物的抗癌潜力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与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非抗癌药物有望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一把利剑,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 h- R1 S$ s5 x1 K0 }7 d# V
/ e" W- y3 k/ K* k参考文献 [1] 张志刚, 王小春, 杨丽静, 赵永强. 抗病毒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 28(3): 295-299. [2] Liaw YF, Sung JJY, Chow WC, et al.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1(15): 1521-1531. [3] Sung JJY, Tsoi KKF, Wong VWS, Li KCT, Chan HLY. Meta-analysis: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reduces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08; 48(5): 1397-1407. [4] 钟慧, 韩勇, 王春生, 黄海. 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6, 43(2): 171-175. [5] Rothwell PM, Fowkes FGR, Belch JFF, et al. Effect of daily aspirin on long-term risk of death due to cancer: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1;377(9759):31-41. [6] Chan AT, Giovannucci EL, Meyerhardt JA, et al. Long-term use of aspirin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JAMA. 2005;294(8):914-923. [7] Huang Y-Q, Li J-J, Karim ME, et al. Metformin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cotarget. 2019;10(22):2193-2200. [8] Pan J, Meylan E, Münz C, et al. Repurposing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as broad-spectrum antitumor agents through the photochemical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60(12):6467-6472. [9] Chan AT, Ogino S, Fuchs CS. Aspirin use and survival after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AMA. 2009;302(6):649-659. 1 P7 t! s; Z$ x y$ v+ X
! u9 A# r$ m! V9 I- ]' O4 A. T: y7 R1 ?$ D" X4 R, E% t" ]
往期回顾丨王川的其他精彩文章 2 y& h. r4 u/ H4 A a! s0 M( p8 [4 G
% G: O4 Q+ |- t9 `0 j5 k5 h# m( m, h)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