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作业本:第四天 自我交谈与理性回应

[复制链接]
10707 0 小臭臭 发表于 2022-3-30 16:48:34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事件一:& T3 l4 U' z8 g) e8 E- g/ G# o
        事件:刚刚在论坛看到有个帖子,乳头型为主,胸膜侵犯,气道播散,医生说早中期能挺过三年就不错了
$ @& f" ]; g5 r8 `% V5 M* h        惯性思维:这些高危因素几乎一样,难道很快就要转移了?我妈是IB期也属于早期到中期之间,乳头型占比60%,点灶侵犯胸膜,脉管癌栓,气道播散(情绪开始紧张、恐慌,胡思乱想,怎么办?)术后四化后,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建议靶向辅助三年,我妈总觉得她现在能吃能喝的,难道现在就要吃靶向辅助三年吗?
& ]4 u: f( L, ?        不合理认知类型:以偏概全(拿其他个案来吓唬自己,恐慌蔓延),先入为主的先知错误(完了,高危因素简直一模一样,我们的医生是不是心理也有嘀咕,只是嘴上没说。三年的坎真的过不去了吗),情绪化推理(在恐慌的情绪下,陷入胡思乱想的思维,感觉已经进入了高度关注的复发转移期)
2 z. u, d& ?8 z6 q5 L/ [% {        更客观的思维:手术规范,切除干净,术后已经四化,目前术后已一年三个月,严格定期复查,未发现异常。我妈体感如常,能吃能喝。同病不同命,虽然很多相似,但还是有个体差异。退一步看,我妈有靶点,如果现在就靶向预付性的辅助,肯定能度过三年高发期。放松一下,积极关注,冷静,不要自己吓自己。
+ E; L1 u' W* M& |2 |6 h3 K  N9 W        行为:按时定期复查,下次复查结果出来,换一个医生咨询,是否开始辅助靶向。
) _$ \& h0 s( o% |$ Y0 D6 c" T7 l" D+ l- _0 t1 Y/ m
事件二: 6 T/ E" @& Y$ c/ e2 W; ]* R
        事件: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个不精致的人,不注重着装、不打整发型、不化妆3 I  z' @7 y2 X% s) m
        惯性思维:在领导同事的眼里,对我有一种不职业,不修边幅,大大咧咧,浑浑噩噩,不懂得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邋遢形象。甚至有瞧不起的眼光、鄙夷、嘲笑的内心看法。$ x+ z) U' Q) V8 p
        不合理认知类型:以偏概全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读心术式的妄下结论(感觉领导同事都是负面评价),非此即彼(认为不职业、不精准就是邋遢,就是会被看不起,被嘲笑)( D# i; e) @( K( o* K0 D
        更客观的思维:着装等外在形象只是职业化的一方面,职业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不要全盘否定自己。一味的不懂场合环境,随心舒适便装,确实会让人对自己有不职业、不尊重的感觉。在重要场合,还是需要适当程度的改善自己的外在形象。多样化的外在改变也可以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感,成为更好的自己。. A2 `# ^/ x! ~) O
        行为:重要场合适当程度改善外在形象。" m; t2 ~" d' W# P. H& p

% I4 F' S# G$ }! l事件三:
; Y: x$ K- P% }5 z3 ~0 |        事件:昨天感觉到心跳加速,心慌,惊恐,手脚无法安放的感觉又回来了,晚上加大了睡前抗焦虑药量,剂量翻倍
; q. K: [' [$ h        惯性思维:是不是焦虑症又反复了,现有的剂量无法有效控制了,完了,晚上估计又要失眠了,越想越害怕又要陷入旋涡。真无知,还是如实按医生的建议,加大剂量吧,这样双倍剂量晚上可以睡的更踏实,提升睡眠质量。
% \# Y- Z2 a+ }: F! O7 K        不合理认知类型:妄下结论先入为主的认知错误(害怕焦虑的身心不安的感觉,一有迹象,就感觉它卷土重来,连续失眠),非此即彼(认为翻倍后肯定睡的更安稳)1 X' E' P* a5 P2 v+ `7 p1 s' e- i
        更客观的思维:越是想睡好,越是有心理压力,精神负担,越是睡不好。加大剂量后,睡眠还是如常,适合自己的药量到底是多少,是否真的需要翻倍。原来的剂量,我也持续了一个月了,也很好啊。也没有彻夜失眠,白天也没有不安到那个程度,放心,只要有信念,有行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y$ o2 M6 `" ]
        行为:维持原剂量,下次复查换个医生咨询,是否必须加大剂量,还是这个药不适合我。! G4 A. d) b& t4 ]' I; O1 Y
( V5 D( i; d9 x; T2 \& {: V$ B  ?$ i
事件四:
6 R2 d4 ~6 X" ]8 L- O  ^0 K3 i) G        事件:2020年12月我妈确诊* }! X# ^% |( u
        惯性思维:一有风吹草动,哪里疼痛,就胡思乱想,怀疑自己生病了,患上某种癌症了,而且有资料说焦虑情绪严重的人,更容易患癌……我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思维圈,不时的冒出来负面情绪,消耗着自己。0 f3 _* z7 Z, \9 r
        不合理认知类型:情绪化推理(在恐慌的情绪下,陷入胡思乱想的思维,感觉都是癌,草木皆兵),以偏概全给自己贴上焦虑症患癌性格的标签。/ t; {2 u9 {( U$ \8 L
        更客观的思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怕也没有用,在还能通过调节、运动改变身体素质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吓自己。就算是,这样天天的消耗情绪,对病情也毫无益处。
6 [% B: m3 _7 X) z7 Q8 Z! E  b        行为:按期检查,有哪里不适,就去检查,检查完就要相信结果,不要再胡思乱想。坚持运动,稳定情绪。& a( D2 V: \. L$ o4 v( 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